职称 | 博导/教授 | ||
办公室 | 机械楼321 | ||
联系电话 | 025-52090508 | ||
nzh2003@seu.edu.cn |
个人简介 |
倪中华教授,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江苏省微纳生物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期从事先进制造理论及相关使能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以及微纳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的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先后主持完成或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SCI收录84篇,ISTP收录22篇,EI收录120篇。其中在ACS Nano (IF 12.062)、Nano Lett.(IF 13.025)、Lab on chip(IF=5.995)、Anal. Chem. ( IF=6.05)、Carbon (IF 5.868)、Appl. Phys. Lett. (IF 3.794)、Nanotechnology (IF 3.842)、Biomicrofluidics(IF 3.385)、Microfluid. Nanofluid. (IF 3.218)等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引用和积极评价。 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A)、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人才计划。2016年当选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 |
学习经历 |
1986/09 - 1990/07,中国石油大学,机械系,本科/学士 1996/9 - 1999/03,东南大学,机械系,研究生/硕士 1999/04 - 2001/11,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博士 |
工作经历 |
1990.8 -1996.9,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工程师 2001/12 - 2003/04,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 2003/05 - 2007/04,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1/02 - 2011/09,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机械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7/05 - 至今,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
教授课程 |
本科生课程:《微纳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 硕士生课程《流体力学》; 博士生课程《先进制造技术》 |
研究方向 |
微纳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 复杂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获奖情况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江苏省“333”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A)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
代表性论文 |
| |||||
代表性科研项目 |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项目时间 | 工作类别 | 项目金额 | |
2018/01-2022/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690万元 | |||
全血中稀有循环肿瘤细胞的精准表征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8/01-2021/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62万元 | |
新型生物可降解冠脉血管支架研发 |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 | 2017/11-2018/11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250万元 | |
单根精度纳米线的高柔性与大规模操控技术研究 | 2014.1-2017.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90万元 | ||
基于复合介电泳的低维纳米结构材料柔性化组装机理的研究 |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 | 2011.01-2013.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55万元 | |
5纳米以下三维纳通道跨尺度集成制造及力学性能表征 | 国家973课题 | 2011.01-2015.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480万元 | |
基于惯性微流控的微纳米粒子分选方法的研究 |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12万元 | ||
基于光诱导介电泳的微纳米生物粒子操纵装置实现方法的研究 | 国家863项目 | 2007.01-2009.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77万元 | |
基于光诱导介电泳的微纳米生物粒子操纵平台原理和实验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2006.01-2009.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30万元 | |
XXX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 国防预研重点基金项目 | 2011.12-013.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80万元 | |
国防预研项目 | 2011.1-2015.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200万元 | ||
非常规天然气深冷液化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 | 2013.10-2015.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150万 | |
深井页岩气高效顶驱勘探与开采技术及成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 | 2014.07-2017.06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75万元 | |
海洋浮式平台天然气高效深冷液化 过程的气液相变研究 | 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 | 2014.7-2016.6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30万元 | |
预防再狭窄的纳米颗粒载药涂层血管支架关键技术 | 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 | 2009.10-2011.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60万元 | |
江苏省“333 人才”项目 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 人才项目 | 2009.5-2014.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8万元 | |
血管支架介入过程力学行为分析和测试装置的研究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 2008.10-2010.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10万元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支持计划 | 人才项目 | 2008.1-2010.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50万元 | |
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 | 人才项目 | 2007.1-2010.12 | 项目独立或牵头、主持 | 10万元 | |
代表性授权专利 | |||||
专利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类型 | |||
ZL201710227189.1 | 一种肿瘤细胞高通量分选富集微流控芯片 | 发明专利 | |||
ZL 2017114143409 | 包括微流控芯片的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仪器 | 发明专利 | |||
ZL 2017102389450 | 一种基于光诱导介电泳技术和纳米孔的DNA测序装置和测序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7102356353 | 一种高通量微米粒子循环分选与浓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6106088458 | 一种超大型海工装备低应力无余量焊接方法和装置 | 发明专利 | |||
ZL 2016104385695 | 一种用于血糖血脂无创核磁共振检测的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6102992636 | 一种血管支架耦合系统血流动力学性能测试装置 | 发明专利 | |||
ZL 2016100814969 | 一种电磁场辅助激光增材制造的装置 | 发明专利 | |||
ZL 2015102802092 | 一种集成细胞聚焦与检测的方法及其微型化系统 | 发明专利 | |||
ZL 2014107437724 | 一种便携式低场核磁共振集成装置 | 发明专利 | |||
ZL 2014103028545 | 基于刚性体识别的三维尺寸完备性检测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4103022873 | 斜面上凸起特征映射为制造特征体积的映射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4101915493 | 一种浮式液化天然气平台液化过程的仿真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3100666179 | 生物微粒高通量分选和计数检测的集成芯片系统及应用 | 发明专利 | |||
ZL 2013103775873 | 基于微控制单元的核磁共振芯片射频发射通道 | 发明专利 | |||
ZL 2013103024696 | 一种新型用于预防宫腔粘连微创治疗的装置 | 发明专利 | |||
ZL 201310142690X |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核磁共振谱仪电路 | 发明专利 | |||
ZL 2012101644346 | 一种血管支架力学性能的测试设备 | 发明专利 | |||
ZL 2011104078317 | 一种微米级粒子高通量分选的微流控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1103645442 | 用于核磁共振磁路的温度伺服系统及共振频率搜索方法 | 发明专利 | |||
ZL 2011200624346 | 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药物带膜支架 | 发明专利 | |||
ZL 2011200009050 | 血管支架植入病变处血流流动性能的测试装置 | 发明专利 |